油画
 
   首页 装饰画 抽象画 风景油画 人物油画 花卉油画 静物油画 世界名画临摹 油画定制 油画商城 雕塑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油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油画民族化探索第一人王悦之

2011-08-21 内容来源:chndafen



  王悦之  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台中的刘锦堂(1894~1937),是第一位考进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台籍学生(早刘锦堂一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的黄土水是雕塑科)。在此意义之上,刘锦堂在台湾美术史上应享有举足轻重的辈分与地位。不过,刘锦堂逝世迄今已逾七十年,他所受到的关注,比起同辈的台湾美术家,可说是相差甚远。当然,此与他将后半生奉献给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甚至因而改名王悦之,有着绝对的关系。因此,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刘锦堂其人其画依旧是片面的与朦胧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学习西学的热潮,西方美术理念及油画技法得到进一步传播,油画也逐渐在中国推广开来。对西方油画的最初引进工作主要由20世纪初的出洋留学者完成,其中就包括第一代中国油画家王悦之。他从日本留学归来以后,为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画在中国移植与传播的年代,王悦之作为一个油画的传播者,1915年赴日留学。他在日本学习时受到印象派画风的影响。归国后其早期的油画具有印象派技法的表现特色:喜欢描绘外光,用色洒脱、色彩丰富斑斓。有的作品色彩浓烈、笔触粗犷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也有的作品写实技巧纯熟、构图严谨、色彩丰富等。

  油画作为舶来品,自从引入中国后就必然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学界将之称为油画民族化。论及油画的民族化,不得不提及王悦之。王悦之将中国的线描与工笔重彩移入到油画中,他的作品具有国画的神韵与气质,而在色彩上又不失西洋画的典雅与古朴。王悦之的油画将中西方绘画熔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民族情调,他是最早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先行者,当代美术理论家安敦礼评价其为“中国西画民族化的第一人”。上世纪30年代初,他的油画趋于成熟,许多作品都具有典型的民族化特征。

  作品完成后,采用立轴的装帧方式,大胆使用中国画的中堂形式创作油画,打破了西画的规矩格局,是将框装改为中国画式立轴装裱的第一人。外在媒材与形式的中西融合使其油画立足于传统绘画美学内涵。他常采用绢本材料,用黑色油彩勾线,并使用狼毫毛笔以“稀油薄涂”的方法作画,使作品具有水墨画的效果。他的油画作品多数运用了中国画的线描法或晕染法,把油画与国画糅合在一起,表现了油画民族化的创新才能。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山水画讲究移步换景式的“散点透视”观察景物,而西方风景画却是以焦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视觉空间王悦之一方面采用中国画的竖式条幅装帧形式,压缩画面的近景,这样就把中西绘画的空间关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采用近景俯视、中景平视、远景仰视的方法消解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视点冲突。

  作品与西画写生有截然不同的风貌以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内涵为核心,王悦之创作了许多风景油画写生作品。写生虽然是西画的方法,但是他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对风景的客观再现,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

  《台湾遗民图》是王悦之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构图方式采用中国卷轴画形式,在美学内涵和艺术手法上强化了东方色彩。

  王悦之与何人许下了这七夕之约,抑或此诗象征某女子对王悦之的深情告白?其内涵韵味着实耐人寻味。《七夕图》是一幅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笔法均借鉴了中国传统国画的形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恋人的款款深情。此画别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王悦之曾题诗与此作相呼应:“修书与君约,立志坚如玉,一年一回来,七夕君莫错。”

  正是他对传统艺术的理解、热爱和赤诚的民族情感,使他采取了立足于传统绘画美学,融合西方艺术之长的创作方法,进而在中国近代探索油画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Copyright© chndaf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