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饰画 抽象画 风景油画 人物油画 花卉油画 静物油画 世界名画临摹 油画定制 油画商城 雕塑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油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油画家-> 中国著名油画家:李铁夫

中国著名画家:李铁夫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被国父美赞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李铁夫。他不仅仅在油画界里做出伟大的贡献,同样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

  李铁夫(1869-1952)是广东鹤山陈山村人,原名李玉田。家境贫寒。祖父、父亲世代都务农。但是,李铁夫从小却能够随乡里中的一位孝廉吕辉光攻读诗书,这对他后来在油画发展至为重要。

  广东临海,在经经济文化交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出现了大批优秀人士,如孙中山、康有为、陈启源、冯如等。在美术方面,西方画法的传入在广东沿海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进口促进了油画在沿海地方的传播。进口转外销画也逐渐成了一种行业。在鹤山开平一带许多人选择了出外甚至出洋谋生,互相提携的生存方式。李铁夫就是为了生存也为了美术的情况下离开了故土,漂洋越海到美洲生活学习。这一年,李铁夫16岁。经加拿大后留美国,1930年,李铁夫结束了异国四十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中国,些时,他已是61岁,过了花甲渐入暮年。

  二

  李铁夫晚年经常与他的青年朋友说,他平生只有两个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确实,在李铁夫的人生经历上,应该重重地写上一笔的是他的热血理想和对民主革命的赤诚。

  自19世纪末期,孙中山经常到英国、加拿大、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向华侨进行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建立了海外各地的兴中会分会,并深入到旧金山等地的洪门会中进行活动。从这个时期开始,李铁夫即追随孙中山,而且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表现出高度的献身精神。他比孙中山小三岁,因而尊称孙中山为“孙大哥”。据有关资料称,李铁夫1908年随孙中山由加拿大到美国,筹建同盟会纽约分会,1909年12月同盟会纽约分会正式成立,初推周植生为会长,钟性初为书记,后改由孙中山“主盟”,李铁夫为常务书记。李铁夫担任此职6年之久,协助孙中山筹款,增设同盟会19处。为了宣传革命,他不仅组织演剧和导演电影,组织电影公司,通过文艺宣传革命,同时还变卖自己的油画200多幅,把卖画所得以及数次艺术奖金捐助革命,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

  更具传奇色彩的是,1910年清廷派贝子载振为大使,程璧光为副使,率舰往英国贺英王乔治王世加冕。事毕后,程璧光奉命率“海圻号”舰往墨西哥、古巴等国慰问华侨,舰经美国纽约时,李铁夫与同盟会会员赵公璧、邓家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登舰宣传,慷慨陈辞,晓以大义。竟然说动了程璧光和全体官兵,加入同盟会,后为推翻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袁世凯复辟之后,1914年黄兴到美国各地宣传组织“讨袁护国”活动,与李铁夫成为挚友,两人同住一室,纵论国事。后来,孙中山、黄兴、程璧光等联名在报上专文介绍李铁夫,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其中,可见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可见他们对李铁夫人格画格的高度赞赏。

  从这一系列的轶事中,可以想见李铁夫并非一位文弱的画家,而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一位充满民主革命理想和热情的活动家。

  然而,历史和他的人生经历再一次错位。1925年孙中山逝世,再加上他崇敬的艺术导师约翰·萨金特也于同年逝世,他萌生了回国的念头,由于种种原因至1930年才回来,此时,国内正是动乱和飘摇的年代,他本计划创作一组大型的《辛亥革命历史画》和一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肖像画,还打算在南方建立一所“东亚美术学院”,但最终都无法实现。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风云惨淡思悠悠,愁绪撩人不自由。七尺浮萍如落絮,十年浪迹等闲鸥。山河枥落兴亡感,天地昏沉杀伐秋。举目已无干净土,披衿慷慨弄吴钩。”(《民国卅二年元旦》)诗中显出他惨淡的心理和壮志未酬的感叹。他曾因打算创办“东亚美术学院”之事致信孙科,孙科在给他的复信中尊称他为“李老师”,赞赏他的宏大计划,但在筹措资金及人事方面,要他找当地行政长官商议。对于耿直的李铁夫来说,他着实不太愿意过多地与属于“侄辈”、“小儿辈”执政官员们纠缠,甚至某些“关心”也会被他认为是施舍而不愿接受,据他的挚友冯钢百的回忆,李铁夫40年代在香港生活时,相当艰难,甚至住在九龙一间只有一面墙壁,三面用簾布遮掩的破屋。每天穿着破棉袄到茶楼喝茶,一坐就是半天,据说有一次还被误认为是要饭的,但是孙科曾出于对这位辛亥革命元老的照顾,派人送来一笔巨款,他却不愿意接受这种“施舍”,要退回去,后来是冯钢百代他收下,慢慢地供他使用。

  1950年,81岁的李铁夫回到广州,华南文联为他的回来举行盛大的欢迎会。会上,华南文联筹委会主委欧阳山致词,他说:“李先生很早就参加革命,一向就无私地、舍心全意地支持革命。他坚持进步,数十年如一日。因此,我们万分高兴,还接他老先生回来……从此,这一面艺术的光辉大旗,永远高竖在五羊城上。他贞坚自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952年6月16日,李铁夫于广州病逝,终年83岁。临终时他还把自己身边的100多幅作品及遗物献给了国家。


  三

  对于一位曾经在艺术上临睨一世,独领风骚并卓有成建树的艺术家,对于一位曾经热血沸腾,大义铁骨的革命活动家来说,人生经历中错位的待遇,辉煌与寂寞,显赫与苍凉等的落差,这似乎无需过多计较和感叹,大凡人生便多如是,尤其是留得青山长在的艺术,更足以闪耀人生和历史。

  然而,李铁夫留下的这批作品,尤其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油画,由于长期以来卷成一捆跟办随李铁夫走南闯北,在香港八面来风的木屋中更是无处安身,再加上相当长的阶段,由于修复条件及其他种种原因,这批作品几乎达到不能移动的地步,损坏的程度相当严重。据说,1979年上海出版李铁夫的画集时,油画的保存情况已不太理想,到了1980年广州拟再出版画集,拍片时状况已远不如一年前,脱落、变色更为突出,真不知目前的情况如何。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其艺术和艺术作品,生命死后种种错位,种种不寻常的际遇都无关紧要,而艺术的意义,艺术的长存才是生命意义的真正体现。愿李铁夫的艺术有一个完美的待遇和历史的归宿,愿历史能为李铁夫的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



Copyright© chndaf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